如果使用百v度A*PP或者U*C/Q.Q浏览器不显示内容or乱码,请关闭广告屏蔽功能or畅读模式,或者安-全模式(今日*头条须关闭安-全模式)
昔卜到曼德勒,公路里程约220公里。短短的两百公里路却完成了高原山地到低海拔平原的转变,地形之多变险阻可想而知。
缅军充分吸取了腊戌沦陷的失败教训,重点加强了皎梅、谷特、瑙丘、媚缪四地的防守。现实的困境是敌人预判到人民军的作战计划了,大规模进攻皎梅以南以已经失去了突然性。曼德勒司令部就等着人民军来攻,并将战场设定在了谷特一带。
拥有无数道天险地利的缅军可以从容的等十旅来攻,只要媚缪以南的盘山公路在,曼德勒市就安然无恙。中线战场上,缅军占据了巨大的战略优势,并且定力十足。
张扬向来不头铁,中线攻不动,那就在其它战线上取得突破,去曼德勒的路不止一条。
南线上,九旅和104旅“业务”繁忙,既要剿匪、安定新解放区,又要于莱林以西构筑工事,以免敌人反扑,同时还要修复南桑城建、机场,囤积物资等等。另外还要分出精锐丛林小队,进攻掸南和掸西未解放地区,为牵制敌人和下一次战役而准备。
要发起新一轮会战,南线人民军至少要准备一个月时间。南桑战役,人民军气势如虹,其背后是海量的弹药消耗,单是3门冰雹火箭炮就消耗了三千多枚火箭弹。
为了将这批重型火箭弹运往南线,军委后勤部足足用了一个多月时间。交通极度落后的掸邦高原,要运输重型武器和炮弹耗费非常大。
南桑会战结束不到一周,加强炮团就北上返回腊戌。因此,军委并没有立刻发起东枝战役的计划和准备。
中线和南线都不具备大突破、大会战的条件,那么就只剩西线了。
12月,丛林特战集群攻取沫谷后,进军因育瓦河谷。此后战役中,丛林集群收获不多,连杰沙小镇都没有攻下,但对缅军却起到了牵制作用。为了守卫杰沙等后路,44师二战指分出一个主力营回防后方,以及用于围堵丛林集群的袭扰小分队。
这极大的减轻了八莫我军的防守负担,44师南北对攻八莫盆地,给了101旅非常大的压力。
此外,为了防止太古等地丢失,曼德勒司令部加强了德贝金以北地区的防守,这就导致收复沫谷的行动延后。
丛林特战集群在河谷东岸以袭扰作战为主,取得的战果很小。之所以如此,一是丛林集群兵力少,总兵力2个营,分兵把手沫谷和33号公路,能用于进攻的兵力就少了许多。
二是补给困难。丛林特战集群主要活动区是西莱别山,向东与南渡盆地隔着重重大山,向北也如此,还多了瑞丽江峡谷这道天险。
为了给丛林集群输送补给,军委后勤部组建了一个新的骡马团,动用五百多匹骡马,从曼西起运物资,一路走马帮小路南下,抵达瑞丽江边后,一路向南补给沫谷,一路向东,翻越更为荒野的原始丛林,将物资运到梅泽利。
沫谷地区矿民、山民一万多人需要救济,宝石矿复产关乎到根据地财政,所以优先获得了更多的补给。因育瓦河谷的袭扰部队能分到的物资就少了不多。物资供应不足,前线部队的活动性和作战能力都大降。
三是河谷对部队机动的限制。因育瓦河谷沼泽、湿地遍及两岸,这对着重于山地作战的特战分队限制极大。在没有船只可调用的环境下,作战效能更低。
丛林特战集群的作战目标是解放沫谷,袭扰河谷是一线部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,因此,军委对此并不苛责,反而是多次褒奖。
翻阅了无数战报和敌情简报后,张扬渐渐形成了新的灵感和计划。或许,因育瓦河谷就是一个巨大的突破口。
带着这份新构想,张扬回到了军委总部,召开了高层军事会议。
王飞听完张扬的想法后,立刻激动的说:“委员同志,我也是这么想的。河谷以西,敌人有一个大漏勺。”
缅军北部军区和西北军区的防区划分和省邦界不太一样,是以河流自然分割线划分的。瑞丽江下游段、梅扎(本羌)河以南,伊洛瓦底江东岸,是曼德勒司令部辖区。瑞丽江、梅扎河以北,伊洛瓦底江西岸则为密支那司令部的防区。
44师以杰沙为码头、后勤基地,从瑞谷等镇向北进攻八莫盆地下缘,就是在其军区内部的作战规划,并没有曼德勒方面的事。
丛林特战集群西出河谷后,两个军区争斗数天后,并没有解决防区漏防的问题,而是各守各的。西北军区加强太公村以南的防守,重心放在收复沫谷的计划上。
北部军区则加强杰沙、本羌等地的防守,并抽调兵力进攻提亚村,想要收复丛林特战集群夺取的这一西岸桥头堡。
到1月初,缅军两大军区依旧各行其是。丛林特战集群攻势不断减弱,给了两支缅军能自行解决流窜之敌的错觉。
密支那和曼德勒都认为丛林特战集群是袭扰部队,连偏师都做不到。没有船只的